close

‧34號公報實施後,投資人閱讀財報應注意什麼?

在博達案調查過程中,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曾一度成為焦點,究竟博達是否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目前不得而知,然則,金融商品交易對於財務報表的影響,是投資人應該去關心與注意的。

我國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34號「金融商品之會計處理準則」於日前公佈,並於95年1月1日起開始適用。這號公報即將改變許多現行金融商品的會計處理實務,尤其對若干金融商品之評價方法,將由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改為公平價值法,是為一大變革。由於評價方法的改變,對於財務報表的影響甚鉅,投資人應該要有所了解。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同時也是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委員黃金澤指出,此項改變將使企業對特定商品認列公平價值變動數於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業主權益調整項目)顯現,而不僅於財務報表附註揭露即可,因此對於所謂公平價值之衡量問題,將更為重要且可能更具爭議空間。

他進一步說明,就企業面來看,34號公報對於公平價值的運用有一些規範,讓企業在編製報表的時候更明確、報表也更透明,而對會計師而言,公報對於避險會計的規定明確,讓會計師更容易判斷與執行,對於報表的把關也較使得上力。

34號公報將自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由於金融商品評價、認列與揭露方式的改變,對於財務報表的影響相當的大,黃金澤提醒投資人在閱讀報表時,需留意下列幾點:

投資人需要注意過渡時期的報表差異,包括評價方法、公平價值、避險會計處理等不一樣的地方,對於所投資企業的財務報表,要多加注意其未實現損益的認列、對當期EPS的影響,或是一些會影響財務結構的科目。

34號公報自95年開始適用,因此,94年、95年的財務報表的編列方式一定不同,進行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由於目前主管機關尚未決定是否要企業編製一個比較報表,如過屆時沒有比較表,投資人在比較時就必須要多注意,因為比較基礎不同,需要去了解變動的狀況與趨勢。這個過渡時期除了94、95年,甚至96年也會有影響,因為依照公報的規定,很多未實現損益必須在95年一次認列,而這個影響也會持續到96年,所以未來投資人在進行這3年的財務報表比較分析時,必須多所留意。

34號公報開始適用之後,企業必須要認列未實現利益,在認列未實現利益之後,是否還有盈餘分配的能力?投資人如果是因為95年的財務報告有認列高額的未實現利益而認為企業會有高的盈餘分配,這恐怕是需要多多斟酌。

投資人應該要評估被投資企業對盈餘管理的能力,因為34公報對於持有金融商品較多的企業,影響損益的波動會比較大,投資人也因此更要去了解,企業是否進行盈餘的管理與美化。以往有很多地方,企業可以有調整的彈性,34號公報規定詳盡,沒有灰色地帶,所以投資人要注意企業是否會動其他的手腳,或是沒有依照公報的規定揭露。


總而言之,34號公報的實施,提昇了財務報表的透明度,但對投資人而言,在報表中可以看出企業對於金融商品的會計政策、評價方法、避險方式的選擇等,以往這些資訊並不會在報表中揭露,但是現在則會在報表中說明清楚,投資人在進行投資時也多了一些資訊可以判斷,不過,千萬得多花心思加以瞭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derfish 的頭像
    lovederfish

    lovederfish

    loveder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